top of page

太陽能非「慘業」,應擺脫電池代工搶攻模組系統商機


台灣太陽能面臨產業寒冬,各家廠商皆絞盡腦汁想擺脫當前困境,而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(2018 Energy Taiwan)展前記者會對此表示,太陽能過去業績不佳是營運模式不對所導致,只要換個營運方式就會出現一線轉機。

聯合再生能源由新日光、昱晶和昇陽光電 3 家電池廠組成,預計在 10 月 1 日正式合併,而這也是該公司首度以合併後形式對外亮相與參展。

根據國內媒體報導,洪傳獻指出,台灣太陽能產業在 2004-2005 年曾締造產值高達 3,000 億元的榮景,然而好景不常,由於商業模式不對與過於安逸,即使全球太陽能產值高達新台幣 5 兆元,台灣太陽能仍淪為「慘業」。

洪傳獻認為,台廠過去只專注太陽能電池代工市場,1 瓦價格約等於 1.5 美元,但電池價格僅 0.1 美元、僅占整體供應鏈 6%,台廠應朝向太陽能模組和系統整合發展,搶攻市值達新台幣 5 兆元的模組系統商機。

元晶董事長廖國榮也在記者會上表示,過去台灣太陽能市場較小,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多以外銷為主,但現在政府推出太陽光電 20GW 目標,對台廠來說可說是一大機會。且他也預估中國 531 新政所造成低價拋售潮效應有望在 2019 年第一季減緩。

廖國榮也相當看好台灣太陽能回收鏈,指出台灣需要 6,600 萬片太陽能板材可將裝置量提升至 20GW,若以每片 18.5 公斤來計算、6,600 萬片太陽能板總重約 120 萬噸,雖然回收成本約 84 億元,但累計可產生 5,000 億度電、減少 3,000 萬噸碳排放,碳價值有望超過台幣 6,000 億元,效益遠大於回收成本。

延續過去 11 年來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所打下的基礎,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跨領域整合,除了太陽能展也加入「台灣國際風力能源展」、「台灣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」、「台灣國際智慧儲能應用展」,囊括太陽能、風能、氫能與燃料電池、智慧儲能、綠色金融等再生能源議題,共有 176 廠商參展,展出超過 510 個攤位,預計可吸引上萬人參與。

最近文章
時間分類
​關鍵字
尚無標記。
bottom of page